电话:0757-86256648
传真:0757-86256081
电邮:postmaster@glorycn.net
有色金属行业“十四五”发展回顾与“十五五”趋势展望
发布时间:2025-10-13 阅读量:562
“十四五”期间,有色金属行业加速绿色转型,截至2024年底,电解铝运行产能使用绿电比例达26.2%,提前完成国家对于2025年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25%的目标要求;行业整体保持中低速发展,2021~2024年间,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速5.3%,新能源金属领域成为亮点;行业投资增幅高于全国,向上游资源与新兴应用端倾斜;行业贸易逆差仍存,全球经济放缓、贸易保护主义增多等因素致出口压力加大。
展望“十五五”时期,行业面临资源获取难度加大、技术创新压力上升等挑战,产业政策将持续支持绿色低碳、资源节约转型;产品出口空间仍将被挤压,进出口结构将优化;投资门槛提高,将聚焦高端、绿色与新兴领域,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。
一、有色金属行业“十四五”发展回顾
1、政策驱动,绿色转型提速“十四五”期间,随着“双碳”目标的深入推进,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政策围绕绿色低碳、高质量发展主线密集出台。在政策的推动下,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,尤其是电解铝产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。截至2024年底,电解铝运行产能使用绿电比例达26.2%,当年绿电铝产量超1100万吨,提前完成国家对于2025年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25%的目标要求。
在工艺技术方面,我国电解铝能耗从2020年的吨铝综合交流电耗13543千瓦时降至2024年的13262千瓦时,处于国际先进水平,比全球平均水平低超700千瓦时,比北美、欧洲等传统产地低2000千瓦时左右。
此外,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快速发展。2020~2024年,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从1450万吨增长至1915万吨,年均增长率7.2%。其中,再生铜产量从325万吨增长至445万吨;再生铝产量从745万吨增长至1055万吨。2025年上半年,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品种(铜、铝、铅、锌)产量合计998万吨,同比增长4.55%。其中,再生铝产量560万吨,同比增长10.89%。
2、行业保持中低速发展,新兴、高端领域成为亮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曾经经历过产能快速扩张时期。“十一五”及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.7%和10.4%,“十三五”时期显著下降至3.9%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2021~2024年间,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速为5.3%。
从总体趋势上看,有色金属行业生产增速由过去几年的高速扩张转向相对低速发展,有色金属产量扩张态势明显减缓。同时,锂、钴、镍等新能源金属由于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广泛应用,成为行业的热门领域。
3、投资增幅高于全国,向上游资源与新兴应用端倾斜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。一方面,受环保等因素制约,冶炼行业盲目投资得到明显遏制;另一方面,企业的投资重点逐渐向新能源金属、高端材料、循环经济等新兴领域转移。
2022~2025年上半年,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14.5%、17.3%、24.7%和16.1%,较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出4.2个、8.3个、12.6个和5.8个百分点。
从投资结构来看,2025年上半年,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增速达46.2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,投资向产业链上游资源端与新能源等新兴应用领域倾斜,行业加速向高端化、绿色化转型,顺应市场需求的投资结构调整成效显著。
4、贸易逆差仍存,出口下行压力大“十四五”时期,全球经济复苏缓慢,海外需求处于收缩阶段,地缘政治冲突、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有色金属的进口成本增加,出口难度加大。
国内外贸保稳提质政策不断出台,稳定出口增长;稳经济政策发力,有助于拉动进口需求回暖。2024年,有色金属产品累计出口额为460.24亿美元,同比增长24.6%;进口额为803.10亿美元,同比增长11%;贸易逆差342.85亿美元。2025年上半年,有色金属产品累计出口额240.9亿美元,同比增长7.2%;有色金属累计进口额389.7亿美元,同比下降1%;贸易逆差148.8亿美元。
当前,我国依然面临原料及高端产品依赖进口、关键材料未实现国产化、出口受贸易保护主义打击的状况,有色金属行业贸易逆差的局面难以改观。
二、有色金属行业“十五五”趋势展望
1、政策助力行业转型升级“十五五”期间,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政策导向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,绿色低碳、资源节约、循环利用等将成为政策的核心内容。预计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,加大对有色金属行业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。
在绿色低碳方面,政策将进一步明确行业的碳减排目标和时间表,可能会出台更加严格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和碳交易制度。 “十五五”期间,有色金属行业用能结构将大幅改善,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30%以上,绿色低碳、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,确保2030年前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。
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也将成为政策的重点支持方向。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体系,加强对再生金属市场的规范和管理,提高再生有色金属的回收利用率。
在技术创新方面,政策将加大对有色金属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,鼓励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开展合作,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。例如,在新能源金属的提取与分离技术、高端有色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等方面,将取得重大突破。
2、出口承压,进出口结构趋于优化“十五五”时期,一方面我国将继续重视国内资源勘探开发,推进国内区域矿山整合,实现规模开发、集约利用,提高国内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。另一方面,将继续稳步推进境外铜、铝、镍、稀贵金属等矿产资源生产基地建设,我国企业海外布局矿产资源的热潮仍将持续。
与此同时,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我国依然面临全球资源竞争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,有色金属产品出口空间仍将被挤压。具体来看,进口方面,资源依赖性强的基础金属(如铜、铝)仍需保持稳定进口,但进口结构将向高品位、低杂质原料优化,以适应国内冶炼技术升级需求。出口方面,传统产品(如铝材、铜材)将因全球贸易壁垒继续承压,但高端制造用材和稀土、钨等稀有金属出口潜力释放。
3、投资聚焦高端、绿色与新兴领域“十五五”时期,产业政策将通过强化资源保障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、加速技术创新与高端材料开发,为有色金属投资提供关键引导与扶持。政策明确支持战略性稀有金属开发(如稀土、钨、锑)和高端合金材料研发,将推动产业链投资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。新兴应用领域的投资将成为行业的新亮点。新能源、半导体、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,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不断增加,将吸引大量的资本投入到相关的产业链环节。
此外,在一系列能降碳相关产业政策的指引下,未来,我国将进一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,为了实现碳减排目标,有色金属企业将加大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资。
4、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战略地位提升预计到2030,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达2800万吨,占有色金属总产量比例将提升到30%,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.5亿吨以上。从细分领域看,再生铝将成为增长引擎。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,2024年我国再生铝产量已达1055万吨,同比增长11.1%,提前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;到2030年,再生铝产量预计将达1800万吨以上。